求职的过程中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你的Expected Salary是多少?
你一定猜不到你忽视的期望薪资就是offer石沉大海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要写期望薪资?它是一个数字还是一个区间?究竟写多少才合适?
*资料参考来源于JobsDB应届生攻略,以及知乎回答;文中期望薪资也就是Expected salary,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的公司都适用。
为什么要写期望薪资?
大家写简历,填网申的时候有没有过和学姐一样的想法:觉得自己还是个职场小白,不好意思写薪资,或者瞎写一个低的,说不好人家看在人力成本低的份上就给我offer了......
你一定想不到,你所不好意思写,不重视写的期望薪资,竟然是是导致offer石沉大海的原因……
当下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人才市场,特别是疫情过后,已经成为了买方市场,职位供不应求。在HR面对千千万万的人才,目光能落在我们身上的时间,大概平均5秒钟。
这5秒钟,HR只会捕捉4个硬指标:年龄、性别、学历,还有期望薪资。这4个硬指标,重要到什么程度呢?甚至重要过了求职者的姓名。
所以5秒钟之内,如果招募专员无法捕捉到这4个信息点,就基本上就面临首轮淘汰。
期望薪资写得过高、过低、面议、可议等,也会导致失去大多数面试机会。
害怕!我写!一定写!
可是到底要怎么写呢?
写一个具体数字还是一个区间?
答案是:写一个区间!
我们知道,每个职位都有预算区间,当你的目标薪水不在这个预算区间之内,显然不会收到面试电话。你的期望薪资如果也是个区间,则区间对区间的重合度,要远远比点落入区间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举个栗子,期望薪资则写成12000—16000港币,比直接写个目标薪水15000元要把稳。
区间的好处还在于灵活。区间下限帮你自动筛选掉了薪水不合适的公司,而上限在整个面试过程以及你入职之前,都给了你巨大的工资谈判空间。
对于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因为有之前薪资作为参考,所以比较容易写;对于我们刚毕业的留学生来说,没有参照,所以不容易估计。要是写得偏高了,面试之前就要思考好“为什么我值得这么高的薪资?”
究竟期望薪资写多少好呢?继续看下去吧~
期望薪资写多少合适?
小伙伴们刚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不要紧,我们可以参考这些数据和信息来写我们的期望薪资:
1 官方统计数据
写期望薪资之前可以参考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例如香港教资委发布的八大港校毕业生平均年薪,JobsDB定期做的应届生薪酬报告,还有港府统计处的收入调查报告。
2 新闻时事
除了看官方统计报告,关注新闻时事,市场情况也同样重要。今年疫情对各行各业均有影响,大家在填写的时候要随机应变。举个栗子,如果你中意的企业没有被疫情影响,一切正常,期望薪资就按照行业水平填写;若是新闻中,这个企业出现裁员降薪,那么就要考虑调低一点期望薪资,或者换一家企业投递。
3 同行学长学姐
大家还可以请教同行的学长学姐,得到比官方消息更实在的建议。
小总结
期望薪资一定要填,这件事情99%的同学都会忽略,这也就是简历迟迟得不到HR回复的重大原因。
最重要的是,期望薪资要写一个区间,而不是单一的数字。
我们写期望薪资之前可以查看官方统计,时事新闻,或者请教同行学长学姐,以估计所投岗位的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