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各大学相继公布最新年报,过去一年多经历了社会事件及新冠肺炎疫情,各学校需要斥资修复校园,更同时面对捐款搁置或减少的压力。不过,根据八间大学最新财政年报,各校捐款额不跌反升,增幅由3.3%至近7倍不等。
中大筹近14亿捐款升七成,港大增近2倍
香港中文大学2019/20年度筹得捐款约13.8亿,比上一个年度增6.2亿,升约81.6%,金额为众院校之冠。年报透露,本年度由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增的款项约5.5亿,按年增约2.3亿,增幅逾七成。
港大捐款额则约12.3亿元,相比前一年度的4.4亿,按年升1.8倍。
而城大捐款额增幅为各校最高,2019/20年度筹得约3.8亿元,较2018/19年的4,837万,大增增加3.32亿元,升幅近7倍。该校的年报指,上年度各类捐款源源不绝,包括丰树产业私人有限公司及香港华严佛学社,分别成立留本基金及学生奖学金支持学生。城大亦从已故政坛元老钟士元的遗产获得巨额捐款,以支持高等研究院的发展。城大指,捐款将用于成立「钟士元基金」,以聘任各学术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
张翔:港区国安法对学术界影响未明,大学仍维持学术自由
港大校长张翔在年报中表示,社会动荡及新冠肺炎疫情,对本港及大学有重大影响,形容这一年「充满危机」,「大学面对自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挑战」。不过,张翔指,危机下仍然见到曙光,令大学获得创新及扩展网上教学的机会,令大学领袖深切反思未来,亦积极提升校园建设,吸引全球顶尖学者。
他又强调,在本港政局下,包括落实《国安法》后,大学仍然维持学术自由,亦会确保依法行事。但他亦提出,《国安法》对学术界影响未明,法律学院已举行工作坊,以增强大学对法例的理解。展望未来,他认为,大学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应对社会挑战,另一方面继续提供及追求优质教育,推动港大及香港前行。
八大财政全录盈余,仅科大盈余下跌
整体而言,2019/20年度八大资助大学财政仍然稳健,全部均录得盈余,由2.6亿至20.3亿不等,主要受惠于捐款增加及政府第八轮配对补助金及研究配对补助金。
当中,中大录得最高盈余,为20.3亿,按年升逾86%;其次港大录得14.3亿盈余,较对上一年度升逾1倍。而八间院校中,仅科大财政盈余录得跌幅,按年下降约四成至3.4亿。科大于年报解释,由于投资环境不稳,令利息和投资回报下降,但自负盈亏持续进修教育活动、辅助服务及其他收入的盈余增长,抵销部分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