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香港公开大学宣布改名为“香港都会大学”。而最近,听闻香港城市大学似乎也按捺不住更改校名的意向了。
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不少网民讨论,还相当用心给出了多个改名建议。当中既有能代表城市大学过往著名事迹的名字,也有能助学校“冲破限制”的名字,创意十足!
改名:促进学校发展?
据城市广播引述消息指,香港城市大学早前于教务会议中,有教授提出修改校名,指“城市大学”的名字配不上现时学校于国际地位,限制学校的发展🙂。
于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城大的世界排名为第48位,而教员论文被引用率如今名列全球前22名。
的确,作为香港八大之一,又同时享有优良国际声誉,“城市”二字,也许的确在某些程度上局限了一些人对城大教学研究实力的想象,想必改名也是意图冲破这样一个限制吧。
除此之外,去年已成功改名的香港都会大学,其中“都会”二字即译作“都市、城市“之意,能反映学校位处国际都会的现状。小小猜想一下,城大此次改名会不会也是因为想保持个体特色,不希望撞名的缘故呢?
网民提议:创意层出不穷!
在城大改名的提议会中,有人提议以“南洋大学”及“华南大学”作为新校名。
有记者就整理了各大讨论区及Facebook专页的网民意见,发现大部分人都反对改为“南洋大学”及“华南大学”。有人认为“南洋大学”会与新加坡同名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撞名;有人认为校名和学校发展实则关系不大,而两个新名平平无奇,也不见得能有助学校发展。
已经有人开始怀念“城大”一名带来的各种玩笑,例如有网民提到以后不能再唱“城大各位找郭位(城大校长)”及Twins歌曲《眼红红》中的一句“爱到入城大也分开”,并且连城大学生的名称也要由城市仔改为南洋仔或华南仔......
种种原因都让网民认为新名还有许多可能性,当中既有包含学校代表性事件的“冧楼大学”和“反枱大学”,又有能与香港中文大学并齐的“香港英文大学”。甚至还有网友提出,既然觉得“城市”两字限制大学未来发展,那么既然要改就改大点,直接叫“宇宙大学”,这样就无限了吧!
改名创意简直层出不穷,而地标加持的“又一城市大学”呼声相当之高。仔细想想,古有又一居,今有又一城,现有又一大学,也算是对应典故了~
不过近日城大已经站出来澄清,“南洋大学”、“华南大学”并不是由校方提出的,而且目前改名这件事还没有正式的定案。
而且城大学生会在本周二也在网上发出问卷咨询师生的意见,其中有近9成的人都反对校方改名,因校方无交代足够详情及配套。其次,大部人认为改名无助提升大学排名,加强教学质素才是关键。
灵感不断:香港高校别名来了
有贴心网民提到继公大改名后又到城大,随时间发展,香港每所大学可能都难逃同一命运。因此不妨防范于未然,先改改每间大学的别名,好让之后改名时可以有多个选择。
一起来看看网友们都给其他学校起了哪些有趣的别名吧!
港大:薄扶林大学
很好理解,港大位于薄扶林道上,主校区在薄扶林道北端与般咸道交汇处,此别名包含了象征地标。从北向南,薄扶林道一路上来,星星闪闪遍布了“几堆”,香港大学的学生公寓、体育馆等,一直延伸到最远的University Hall。
港中大:马料水大学
这个别名和薄扶林大学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马料水本为荒芜之地,却于港中大而言有着标志性的地标意义。
1956年,崇基学院获香港政府拨地十英亩于马料水一带兴建校舍,而当时的九广铁路亦为此而增建马料水站。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崇基学院被扩建,而马料水站亦改名为大学站。
科大:清水湾大学、火鸡大学
顾名思义,由学校选址新界清水湾半岛北部便能联想到清水湾大学这个别名的由来。但火鸡大学这么猎奇的名字,你知道原因吗?
其实,“火鸡”指的是入口广场摆放的红色日晷,是科大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每一个到访旅客和毕业同学拍照留念的必停站。
理大:红砖大学
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啦,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一抹鲜明的色彩,整个校园都采用了独特的红砖建筑设计。
在满眼都是工业风红砖的校园里,也也延续着一种英国红砖系大学的精神:教育是为了工业、为了产业,是对平民开放的,所以理大的课程设置大多也都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