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官宣更名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英文简称BNBU),正式告别“最长校名高校”称号,引发教育界与留学圈热议。

图源:北师港浸大公众号
这所扎根珠海近20年的“内地与香港合办第一校”,为何选择此时更名?新标识暗藏哪些理念?对学生又有何影响?快来和学姐一起了解~

从“袖珍校园”到“大学小镇”
2025年对北师港浸大意义非凡——既是更名元年,也是建校20周年。

图源:中国日报网
北师港浸大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首所高校,以博雅教育为特色。
从最初不足300名学生的珠海“金凤路校区”,到如今容纳近2万名师生、本硕博贯通培养的“金同路大学小镇”,该校已成为大湾区国际化教育的标杆,校友遍布全球。

图源:北师港浸大公众号

从“UIC”到“BNBU”,精简校名强化定位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信息,2025年3月起,该校正式由原校名变更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同步更新为BNBU。

图源:网络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信息
校方表示,新名称更简洁且突出合作办学背景,同时保留两所母体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的核心标识,强化“立足大湾区、融汇中西”的办学定位。

新标识解析:四个字母里的教育哲学

图源:北师港浸大公众号
新校徽延续原版结构,但字母组合从“UIC”变为“BNBU”,每个字母被赋予深刻寓意:
- B(Beacon):成为中国式博雅教育的引领者;
- N(Nexus):联结教学、研究、创新的核心枢纽;
- B(Bridge):搭建跨学科、跨文化的桥梁;
- U(Universality):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校方强调,更名不仅是符号更新,更是对办学理念的升华——从“联合”走向“融合”,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教育品牌。

全网热议:校名变短,争议与期待并存
更名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有网友力挺改名:
“支持改名!之前的校名太长了,说出去时别人还以为是考上了好几个学校。”

图源:网络
有网友也希望保持原来的名字:
“还是不改名好,之前的名字说出去更高大上,甚至会觉得我很厉害。”

图源:网络
也有不少调侃的网友:
“建议直接叫‘北浸大’,一步到位!”

图源:网络
“直接叫北京师范大学(浸会),秒变985。”

图源:网络
不论如何,北师港浸大最终已经更名成功,不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而言,都是新的开始。
从UIC到BNBU,变的是名称与标识,不变的是“博雅教育、融贯中西”的基因。
对于在读生与申请者而言,更名或许带来短期困惑,但长期来看,这所“大湾区国际化高校”的进化之路,正为学子创造更多可能性。
BNBU的更名不仅是校名迭代,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信号。
如果你正在规划留学方向,或是对选校定位、文书创作、备考策略有疑问,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1V1咨询~

ID:liuxuenia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