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香菇酱被VOGUE杂志“歧视亚裔”的消息刷屏的时候,还以为是半个月之前ZARA雀斑事件又重新被翻了出来。
等我再仔细看了内容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两件事,ZARA换成了VOGUE,模特李静雯换成了Qizhen Gao。外国时尚大牌又一次“歧视亚裔”了。
据悉,这个女孩是一位出生在上海、现在在伦敦时装学院学习纺织品设计的中国留学生。本身并非专业模特,而是午休时间,在学校食堂被偶然发掘的。

细眉小眼塌鼻梁厌世脸,总是用这种脸代表亚裔,到底是不是歧视?
事情的起因是,国外时尚杂志VOGUE的官方ins,发了一张中国女孩Qizhen的照片。
随后有国内大V搬运了这张照片,说这是“主推的中国脸模特”,并以小甜甜布兰妮的例子说明外国人是有正常审美的,却在推中国或亚裔模特时,总喜欢用远离主流审美标准的脸来代表,问网友这是“高级脸”还是“刻板印象”?
这样的对比和措辞,当然引发了很多网友的抵触心理,原po微博下排在前面的高赞热评,也大多是这样:
这就是故意的

是特意放大对中国人或者亚裔刻板丑陋的印象
这是时尚圈霸权,或者说是西方文化霸权
看ins点赞量,这个中国模特的点赞是最少的
但是,香菇酱有一点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梦娃贴的满大街都是,就没人说自己受到了歧视呢?

Singular——VOGUE的ins并没说她代表中国,也没问大家她美不美
我在翻看原po底下的评论时,还看到这样一条让大家看原文的评论。
确实在原po放出来的ins截图中,只有Qizhen Gao这张照片底下的原文是没有的,所以我就打开Instagram,点开了这张被斥责的照片,发现大V所用的“主推的中国脸模特”的措辞,明显是刻意曲解。
翻译:作为一个模特,@qizhen_gao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这位上海出生、伦敦时装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偶然得到了出镜机会感到兴奋。“在搬到伦敦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做模特”,她说。她是午休时在校食堂被发掘的。其中一名发现她的摄影师当时正在Anti Agency(该机构以打破传统审美为荣)当助理,结果证明她很合适。“Anti”这个词在某些领域可能是贬义词,但在时尚和模特方面,我认为它挑战了天众审美的标准。”
图片由@perolls拍摄
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VOGUE发的ins没有说她代表中国,甚至没有问大家她美不美。“在上海出生”和“在伦敦时装学院学习”是同等力度的描述,和她体现的对传统审美的挑战相比,真的并不重要。Vogue并没有使用任何“中国之美”、“东方韵味”类似的表达,它关注的是Qizhen Gao作为个体的特殊性。
而且Qizhen也并不是所谓的“主推的中国模特”。Vogue对于这张照片的描述,也是完全不带有民族色彩的,因为能够体现他们的时尚主张,所以才放出这张照片。
VOGUE作为时尚界的媒体标杆,提倡多元化审美的力度越来越明显。翻一下VOGUE ins的照片,既有“主流审美”上的大美人,也有Qizhen这样比较不符合传统认知的女孩。
所谓“高级脸”是什么标准?
时尚界:高级的时尚和美无关
不管是上次ZARA的李静雯,还是这次VOGUE的Qizhen,很多网友感觉到“被歧视”,是因为在大家的逻辑里,美虽然是一个十分主观的概念,但是有大致的共识的。
而时尚品牌屡次发布不符合中国人主流审美的模特照片,是迎合西方人一直以来对中国人“眯眯眼、塌鼻梁”的刻板印象,这是一种歧视。
但是,这种逻辑在最近这两次事件中的不妥之处在于,大牌公开发布真人照片时,并不一定是受“大众审美”的主导。
时尚界及其辐射的周边社区里一直流行着类似这样的话:High fashion really isn’t about beauty(高级的时尚和美无关)。
就像上面ins文字介绍中提到的Qizhen所在的公司Anti Agency,就是一家以打破传统审美为荣的模特经纪公司。去看他们官网的模特照片,这家公司的签约标准也的确就是辨识度、不可替代性,模特们的具体肤色、人种、五官精致程度也都有所包括。
再说所谓“高级脸”,从刘雯、杜鹃等中国超模开始,这个词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目前为止,大部分人对于海外时尚媒体和品牌采用的中国模特印象,都以“高级脸”一言以概之。
其实模特行业能成为所谓”高级脸“的集中地,与时装行业自己的诉求有关。
由于身材比一般人高大,模特的头骨自然也会棱角分明一些,加之他们都体型偏瘦,五官会更加立体,这些天然优势用于演绎时装再好不过。而且奢侈品牌一贯喜爱在广告片和T台上采用冷峻、酷和不苟言笑的风格。因此,这些品牌背后的模特群体慢慢开始与“高级”划等号
说在最后
时尚本就是一个不断模仿、再造、打破边界的过程,并非能像我们所想的,在国际平台上展示一个一锤定音,能代表“中国普通人”的美丽形象。
之前的D&G的模特进入北京城宣传城和用筷子吃披萨的宣传片,之所以是“歧视”,是因为它将其中的中国模特、中国普通人、中国街头等元素都看做了中国的化身,在其中刻意地贬低了这些被视作代表中国的“中国符号”,来凸显其品牌及其中展现的西方文明的高大上。
用普通人的相貌和穿着凸显模特的气场和所谓高级感
在这种反差明显的比较中
大家更熟悉的街景和行人成了低劣陪衬品
将不知道如何吃西餐的中国模特看作了中国的化身,明显带有白人精英口吻的画外音极为高傲地“教”她如何进餐
还有类似“是否太大了”等性暗示十分明显的台词
但不管是上次的ZARA事件,还是这次的VOGUE,都没有这样的含义,只是选用了中国模特,来表达自己品牌的时尚主张。
并不是外国品牌在使用中国模特时,就一定是在making a point。
>>最新阅读推荐
长按扫码,获取更多留学服务☟☟☟

留学申请正在火热进行中,添加小助手微信Meeeercury进入留学申请互助群。除此之外,我们还精心为你准备了留学资讯与干货,留言可直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