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昨日(29日)公布,成立香港首个由独立学术机构运作的事实核查平台——「香港浸会大学事实查核中心」。
新中心由浸大学者、专家及资深传媒人合作,每日筛查约2000个网上消息或资讯,查核网络疯传的可疑资讯,免费为港人提供事实查核服务,希望减少虚假新闻散播。日后公众可通过手机APP「BU FactCheck」,免费参阅广传消息是否真确。
浸大传理学院专业应用副教授李文解释,社会运动及疫情下,香港出现的虚假新闻,比世界各地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形容「虚假资讯疫情」在港肆虐,2019年下半年起,浸大学者开始留意到假新闻广泛传播,而浸大委托机构进行的电话调查发现,逾千名成年港人中,约43%受访者认为,在常用媒体出现假新闻频密程度达「一半半」,逾两成人认为假新闻多,另有逾三成半人认为,新冠肺炎对健康影响的假新闻属多或非常多程度。
李文说,浸大传理学院旗下的「人工智能与媒体研究实验室」和「新闻与社会研究所」决定合作,成立「浸大事实查核中心」平台,希望为公众查证新闻真伪。团队由今年9月起试营运,先以「人手查核」方式开始工作,约12名浸大学者及专家等人员,每日会在网上浏览约2,000则涉及政治、商业、健康、科学及其他社会议题的网上资讯,包括「立法会」、「DQ」、「全民检测」、「林郑月娥」及「新冠疫苗」等,再就可疑资讯进行查核。
网上消息无尽,团队表示,会以公众利益、资讯热门程度(如分享赞好及评论次数),以及能否查证,决定是否对讯息展开查核,个人观点则不在查核范围之内,团队亦不会着重找出散播假资讯的「真凶」。团队成员会尝试透过现场调查、找第一手资料、请教专家及动用校友网络核查,最后由团队成员撰写报告,将可疑内容分类为「真实」、「部分真实」、「错误」或「无法确定」,在网上公开让公众查阅。
团队早前完成约21宗疯传可疑消息核查,当中只有1宗为真实、1宗无法确定、16宗属错误,余下3宗为部份真实。21宗个案中,不少为疫情资讯,其中一则「法国遗传学家卡恩(Axel Kahn)称如要接种新冠疫苗,肯定选择中国的疫苗」消息,浸大团队经精通法语人士翻译访问原话,发现属错误,因卡恩只称中国疫苗及辉瑞药厂研发的RNA技术疫苗,所采用的研发技术没有任何问题,并没表示「肯定选择中国的疫苗」。
浸大传理学院助理教授曾姿颖说,中心试运期间,发现连登、香港讨论区等网上讨论区,甚至WhatsApp群组中,有大量重复、洗版式内容出现,而最正面及负面的极端帖文,较易含虚假成份。团队现阶段希望邀请记者或专家下载「BU FactCheck」应用程式,加入为团队提供疑似虚假消息,减省团队人工筛选资讯工作。
展望未来,团队正开发以本地语言为基础,由人工智能支援的「虚假新闻研究数据库」,以自动侦测正疯传的可疑资讯,并进行查核,长远希望成为全球第三间获国际事实查核联盟(IFCN)合作伙伴认证的华语机构。另外,团队亦计划出版周年报告,审视香港虚假资讯现况,协助决策者和公众掌握社会趋势,对抗错误讯息传播。